家庭和谐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2010-09-10
 

家庭和谐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

华南师范大学关工委员 、天河区社区家长学校讲师

      曾国章        

 

家庭和谐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,这是笔者上下五代人的亲身经历和体验,也是笔者长期观察上辈、同辈、下辈亲友和邻居的观感和结论。

家庭和谐是怎样构建起来的呢?靠的是家庭成员均能遵循我国的传统美德,践行当今的社会公德、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。依据中共中央2001年颁布的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》,社会公德的规范和要求是:“文明礼貌,助人为乐,爱护公物,保护环境,遵纪守法”;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要求是:“爱岗敬业,诚实守信,办事公道,服务群众,奉献社会”;家庭美德的规范和要求是:“尊老爱幼,男女平等,夫妻和睦,勤俭持家,邻里团结。”作为一家之长的父亲母亲乃至祖父祖母,若能在言行举止方面,切实遵循社会公德、职业道德并践行家庭美德,定能构建和谐和睦的家庭,定能给孩子以润物无声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,也就定能使孩子在和谐的家庭气氛中一步一步地健康成长。

笔者出生于当年一个十分贫穷落后小县城的贫寒家庭。祖父祖母是该县某一偏僻山村的破产农民,逃荒流落县城街头,起初曾沿街讨食,居住窝棚破庙,后靠上山砍柴割草、编织草鞋赚钱糊口,后又租住简陋旧屋,靠腌制咸酸摆卖为生。他们连自己名字也不会写的文盲,一辈子靠苦力谋生。父亲母亲继承祖辈家业,祖父和父亲腌制咸酸肩挑手扛摆卖,祖母和母亲砍柴割草,操持家务。抗日战争初期,父亲母亲在偏僻小街租住的简陋平房,开了一间摆卖咸杂食品的家庭小商店,本希望可以从此过上较为平稳的生活。不料,1938年深秋10月日寇从大亚湾登陆,先后攻陷惠州、博罗、增城、广州,实行抢光、烧光、杀光的“三光政策”。我们家租住的房屋被烧成断壁残垣。日寇扫荡近两个月后撤出博罗城。后又于1941年5月和1942年冬又两次扫荡博罗县城,继续实施“三光政策”。我们家租住的房屋先后三次被烧毁,三次倾家荡产,住无栖身之地,食无隔日之粮,生活极其艰难苦楚。

我就是出生、成长在这样贫寒家庭,又连遭日寇浩劫,度过了极其不幸的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。可我深感庆幸的是,家境虽然极其艰难,但家庭十分和谐和睦。在童年少年时期,我从未见过祖父祖母之间,父亲母亲之间吵架打架,从未见过父亲母亲虐待祖父祖母;见到的是他们几次面对断壁残垣抱头痛哭,但都能共度难关、重建家室。他们对后辈极为疼爱,对我经常进行励志教育。要我长大后好好做人,学好算盘字墨,学到一两门谋生本领,不要象他们那样艰难苦楚,等等。这样患难与共、同舟共济的家庭氛围给了我以极好的熏陶和影响。当我做了父亲和祖父之后,自然地传承了这一良好家风,切实践行我国的一切传统美德,使我们的四个儿女、三个孙女孙子也能在家庭和谐的良好气氛中健康成长。

2007年我们家以“夫妻和睦、子孝孙贤”的事迹被评为“广州市天河区10大和谐家庭”之一。《广州日报》、《羊城晚报》、《讯息时报》、《广州天河新闻》以及广东电视台珠江频道均作了报道。“夫妻和睦”方面,华南师范大学领导和教工均认为十分难得。我的学历是研究生,职称是大学教授;我妻子是没有上过学的文盲,是普通工人,且年长我4岁。这是历史造成的患难结合。但我们夫妻之间,60余年从未大吵大嚷地吵过架,更从未打过架,无论生活如何结据艰难,我们总是互励共勉,坚信将来会好起来,因而一贯认真竭力工作和劳动,每天14小时以上,勤俭持家,艰苦奋斗。“子孝孙贤”方面,也值得我们俩老欣慰,近20年来四个子女先后成材就业后,都十分尊重、尊敬、孝顺父母,他们经常为我们俩老购买家用物品,如电视机、电冰箱、洗衣机、空调机、微波炉、电饭锅等,又如大衣、外套、西装、毛衣裤、鞋袜等,还有各种食品。三个孙女孙子也健康成长,大孙女已成为计算机(电脑)高级工程师,二孙女成长为高级国际会计师,小孙子中山大学毕业后现正在国外留学。这是家庭和谐结出的甜蜜蜜的甘果。

当然还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问题。我传承了祖辈父亲对我的励志教育,一贯教育和要求子女儿孙做人要有志气、要有理想、要有道德、要有良心;在读书求知方面,就要求和指导他们:①极勤奋学习,以勤补拙,勤能补拙;②高效率学习,事半功倍,快速进步;③多效能学习,一箭双雕,一举数得;④多方面学习,全面发展,全面成才。全面发展方面包括:①德智体美全面发展,②知识和能力全面发展,③实践操作能力和理论思维能力全面发展,以此来达到全面成才的目的。当他们取得优异成绩时,我就写诗歌给予肯定和赞扬并提出更高的期望。给两位孙女写的诗歌很长,仅录下给小孙子的诗歌为例。当小孙子小学毕业会考获全班第一名时,我写道:“健壮活泼一孩童/勤学为啥尚朦胧/学习数度上三好/乒乓球赛显雄风/毕竟不知真发奋/学业未见贯全红/步入少年渐觉醒/略知学优靠用功/毕业会考班第一/昂首阔步进附中/尚期日后能立志/力攀学业最高峰。(1998、7、13)。当小孙子高中毕业考上中山大学时,我为他写了两首短诗:“①苦学孜孜十二年/勤奋高效敢为先/中山大学如心愿/成才尚待再扬鞭。”“②一山还有一山高/切莫存留燥与骄/尚期志当存高远/力攀高峰不畏劳。”(2004、7、23)

近几年来,我多次应邀对初中生、小学生以及幼儿园的家长交流家庭教育的经验、心得和体会,首先提及的是,要以遵循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言行举止,对子女进行润物无声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;再者是要从小用游戏、故事、格言、诗歌、提问,解答等方式,启迪开发孩子的智能,使他们养成好学好问的能力和习惯;还应以真诚爱护和适当表扬给孩子以关爱,使他们树立自尊、自信、自律、自强的精神,等等。

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构成因素。构建家庭和谐不仅是一家之事,而且是对社会的贡献;孩子能健康成长,也不仅是家庭的幸福,而且是对国家、民族的有益贡献。

笔者还体会到,家庭贫穷对子女来说诚然不是一件好事,但决不是一场无法克服和跨越的灾难。经济生活上的结据倒可以自小激发子女奋发有为冲出困境的志气。人穷志不短,“穷且益坚,不坠青云之志”。说实话,我从小到大都没有嫌恶祖辈的寒贱和父辈的贫穷,因为,正是这样的家境,自小激发起我奋斗做人的志气,养成勤劳俭朴的生活素质。几十年来直到现在,古语的教导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之来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为艰”,“常将有日思无日,莫把无时当有时”还一直萦回在耳边。当我成才立业之后,我倒十分感激这样的家境给了我励志做人的豪气,懂得“有钱难买少年穷”、“逆境出人才”的道理。

因国难当头,我九周岁才上学读书,读完小学四年级,家庭接二连三发生灾难性变化:父亲患上当年认为是不治之症的肺结核,整天吐血不止;家务劳动主力的祖母62岁遽然辞世;母亲患上伤寒,数月卧床不起。我是家中长子,13岁便失学了,担负起家务劳动和谋生劳动的重担。辍学近两年后,即1945年10月,我为一位素昧平生的忘年交朋友、科级官员、湖北省人氏冯光钧先生所认识、器重,他资助我复学读书,指导我考上初中,还资助我的整个家庭生活。现在的老伴当年到我们家来顶替了我家务劳动和谋生劳动的职责,使我能脱身上学,从初中到高中,从中学到大学,直到研究生毕业。

关于资助我上学并资助我们全家生活的那位忘年交朋友冯光钧先生,我于2003年撰写了一长篇忆念文章《深情怀念,终生感激——向恩人冯光钧先生吐露心声》,并发表于《广州老园丁》杂志当年12月号上。有位上世纪30年代加入共产党、长期潜伏在国民党党政机关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曾瑞祥同志(他是笔者读高二、高三时惠州中学教导主任,2009年96岁高龄辞世)读后,曾用电话告诉我:“国章,当年救助你的那们冯光钧先生很可能是地下党员,1947年回到湖北家乡后暴露了身分,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。”这使我更感到幸运,可以说,我是“时遭逆境遇贵人”。有了他的救助、激励和指导,我才能复学读书求知,才能取得优异成绩,才有后来的发展,否则,我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水平。广东省于1949年10月解放后,我靠人民助学金读完高中,又靠青年团、共产党栽培,完成了大学和研究生学业,终于成长为大学教授。我既感戴救助我的冯光钧先生,更加感激中国共产党。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时,我写作和发了一篇文章《永远歌颂共产党,永远歌颂新中国》,这是一篇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。

当今我国社会,在经济发展上,可以说是全球‘一枝独秀’,经济总量已跃进世界第三,再过一、二年,将能雄踞世界第二,人民群众的生活,因而也日渐提高,这是人人都能感到看到且为全世界所公认的客观现实。但也有不少负面现象,左右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荣辱观念。当今社会,可以说有两个染缸,一个装有红色染液,另一个装有黑色染液。“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”,我们作为家长,千万慎防孩子掉入黑色染缸,成为社会的渣滓和罪犯!

我退休前夕,总结了人生感悟,得出五句话:做人①要有正直的政治良心,②要有厚道的为人品德,③要有竭诚的奉献精神,④要有高尚的生活情操,⑤要有高贵的民族气节。这是对一生经历的回顾、总结和感悟。

    作为家长,我们要懂得,孩子是我们祖国的未来、民族的希望。我们一定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依据,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、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,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,使他们成为我国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、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材之一员,乃至成为创新拔尖人才,为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事业的实现作出自己的贡献。让我们对国家和民族的崇高责任感,“引万道清泉浇祖国花朵,倾一腔热血铸人类灵魂”!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2010、8、9于华南师范大学)

 

作者简介

曾国章,男,现年79岁,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退休教授;现任华南师范大学关工委委员,省、校老教授协会理事,天河区三间社区家长学校讲师团成员。

曾国章从事关工委工作10年,期间及之前,曾对我省30余所大学师生,100余间中学、师范、中专、小学师生以及中小学学生家长作过800余场指导报告。近几年先后被评为“广东省‘老有所为’优秀工作者”、“广东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”、“广东省(各行各业)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”、“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”、“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”,还多次被评为“华南师大优秀党员”。

置顶 返回
版权所有:广州天河区妇女联合会